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

http://zhongzhi.eol.cn/  来源:中国人大网  作者:  2015-12-21  字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这是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常委会第一次就此开展执法检查。

  根据常委会今年的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进行了先期调研,提出了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我担任组长,王晨、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3位副委员长和柳斌杰主任委员担任副组长,有20多位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3月25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作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还有6个部门提供了书面汇报材料,8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根据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要求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次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制定配套法规、政策情况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情况;保障职业教育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面向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推进校企合作和企业、行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3月至5月,执法检查组分为四个小组,先后到吉林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个省(区、市)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了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深入到21个地市和70所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召开了29次校长、教师和企业、技能鉴定机构、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本省(区、市)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使执法检查做到全覆盖。

  下面,我就执法检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职业教育法取得了可喜成绩

  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国务院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模式,经过广大职教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逐步完善

  我国宪法对职业教育作出了原则规定,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先后召开3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职生均拨款、开展现代学徒试点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200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各地区也出台了不少职业教育方面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有21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教育条例、实施办法,有4个省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一些地方还开展了相关执法检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举措:一是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颁布并修订了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制定了专业标准,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三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吉林、河南、江西、广西、四川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校企合作。四是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制。河南省在11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效果。五是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农民、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各类职业培训,初步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六是职业院校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方法,为学生创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成为职业教育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职业教育保障条件明显改善

  各级政府认真落实法律规定,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和健全职业教育保障机制。2006年—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 1%,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从525亿元增加到2543亿元,年均增长25.3%,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从46%提高到74%,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300亿元。截至2014年底,有20多个省(区、市)制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20个省(区、市)、4个单列市制定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从12. 8平方米增长到15. 2平方米,年均增长2. 5%。生均仪器设备值从1890元增长到3741元,年均增长10. 3%。目前,已建成120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近5000个实训基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半数以上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逐步健全。2009年起实行的中职免学费政策,共投入514亿元,惠及3460万人次,覆盖面近90%。中职学校助学金覆盖面达40%,高职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健全

  根据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了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体系。对1200多个技能类职业中的900多个职业制定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形成了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有2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 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国共有高级技师146. 5万人,技师612. 4万人,高级工3378.1万人,中级工6189. 8万人,初级工5403万人。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连接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纽带,在促进就业和劳动者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1996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从1268万人增至1803万人,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从123万人增至1007万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政府补贴性培训的规模,由1998年每年300万人上升到现在每年2000余万人。19年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超过1. 3亿名毕业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技术技能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职业教育为国家和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六)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得到加强

  国家在实施普惠性政策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十一五”以来,年均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多万人,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大力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在编制国家“十二五”社会发展项目规划中,将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区职业教育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 87亿元,支持南疆地区中职学校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发展西藏和四省藏区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持农村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31个,共培训2. 1万人,保障特殊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权益。


无标题文档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