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与策略

http://zhongzhi.eol.cn/  来源:《上海职业教育》  作者:卢吉  2017-07-07  字体:  

  摘要:在职业教育大发展及“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对他们的就业、职业适应及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即职业意识与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及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职业素养;培养与养成

  作者简介:卢吉(1986—),男,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团委书记、助理讲师。

  本文探究的职业素养,是指体现在一名中职学生身上的那份职业责任与职业使命。这要求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真正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择业及未来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意识与态度养成——“我是一名光荣的劳动者”

  职业技能是每一所职业学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与项目。根据近几年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及“离职原因”调查统计,近50%的毕业生因为“工作太辛苦”而选择跳槽或放弃。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我是一名光荣的劳动者”职业意识与态度养成至关重要。

  职业态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中职学校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觉能动地将“我喜欢干什么”“我愿意干什么”变为“社会及行业需要我干什么”。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最终实现人生价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职业精神在职业意识与态度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尊重劳动。

  (二)职业责任养成——“责任心,是职业人的第一个标签”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职业责任培养主要是指在学生心中建立起一种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信念。职业责任养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职业的意义,确保学生所做的任何一项职业选择都是经过自己负责任的“认识与思考”的。

  一般来说,责任感、专业技能、纪律观念是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其中责任感对专业技能的形成及能力的发挥,以及对纪律的遵从,都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一项对600余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是做人和工作责任心。这些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这些基本的素质则需要从小培养。一名责任感薄弱的中职生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劳动能力,而且会因为责任感弱而降低劳动质量,损害劳动效率与效益。相反一名责任感强的中职生,他会自觉遵从各项纪律规定,其专业技能也会因责任感的驱使,在社会劳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素质不断优化。

  因此,在对中职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中,“榜样示范法”一直以来具有很强的现身说法力。在选取榜样时,要少舍近求远、多就地取材,充分考虑榜样与中职生身心特点的相同性或相近性,鼓励他们通过模仿身边榜样的具体言行逐步升华到对精神的把握;追求效果时,要激发中职生的上进心,强化他们要求进步的紧迫感,着重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更要分析社会舆论、社会评价与榜样教育的一致性。

  (三)职业纪律养成——“学会服从命令,是职业人的好习惯”

  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职业纪律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中职学生作为“校园人”,若在学校违反了校纪校规,学校最多是采取批评教育、纠正错误、开具违纪处分等方式,但作为“准职业人”的他们若不能适应所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则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会被企业“开除”。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纪律的培养时,作为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纪律和自由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让学生明白要自觉地遵守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保障职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良好的服从精神,是每个员工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单位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解决的第一要务。员工只有学会了服从,勇敢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单位只有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创造更辉煌的业绩。在每一个班集体内,班主任和班级代表都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每学期,学工部门会安排相应的活动与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会服从”。培养学生坚决执行的工作态度,对于集体定下来的事情,都要在第一时间雷厉风行地执行到位,且无论做什么工作和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在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在社会真实环境中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使综合职业素养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一)提高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素养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体现在其职业行为本身。马克思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认识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对职业意识认知的路径。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培养经验看,学生在一入校后,学校就做好了职业意识培养的宣传工作,通过班级专业布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激发学生树立个人目标,奋发努力,训练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准确地评价自己,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陶冶学生的职业意识情感

  教师通过激励、引导,或以身边优秀、成功毕业生谈人生经历的形式,以榜样示范作用点燃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热爱之情。例如:我校经济教研室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的老师会定期带本专业学生赴各类房地产开发、经营及高端物业管理公司参观学习,这种方式就很好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更能教育学生认准自己在行业、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意识的情感的培养。

  (三)磨练学生的职业意志

  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还需正面引导并及时让学生看到现实中的职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往往需要克服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如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人的情绪、压力等。这就更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学校每年在新生进校学习前安排学生参加军训,军训的真正目的和我们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是相吻合的,如“磨练学生意志,锻炼性格,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学会服从,培养吃苦耐劳和抗压能力”等。此外,学校团组织每学年还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生干部训练营”及各类素质拓展、团体心理活动,在活动中实现意志的磨练,克服心理惰性,也能够增强对集体的责任心、人际沟通与交往等能力。

  (四)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

  学生有了之前的“知、情、意”等培养下,行为养成与训练则是职业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培养的最终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尚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就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结合学校现行的“日常行为规范督查”制度,就是在通过每天重复的组织检查到反馈的循环过程中,奖优罚劣,使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同时,也对后进生开设了“行为规范训练营”,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反复强化,最终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

  三、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真正把学生塑造成“特、精、强”的技能型人才。

  (一)充分发挥中职德育课程主渠道作用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规定“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笔者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行业、企业)要求相结合,把现实职业要求纳入教学中,充分挖掘社会中那些能让学生感动,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素材,尤其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勇于找出差距的过程中,学会分辨和体会。通过分专业、各专业所对应的社会产业类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职业体验等形式,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对劳动有敬畏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过程、劳动行为、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职业观。另一方面,将教学形式与职业环境相结合,通过开展“你离职场究竟有多远”“职场(办公室)那点事”等情景案例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培养职业意识。

  (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它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熏陶。中职学生正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都离不开集体。学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则是这个集体的领路人、组织与管理者。具体做法有:一是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可以企业中的班组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评比激励机制,模拟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这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更能使职业意识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自觉约束。二是设置班级工作岗位。将班级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岗位,让学生人人有岗位,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培养为他人、集体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这种方法旨在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意识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学生的作用

  学校共青团组织集结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团内外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素养的又一重要载体。一是开展各类校园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发挥团组织团结教育学术的作用。二是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覆盖面。借助学校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基础上,让所有青年学生志愿者体验如何服务并贡献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团组织通过上述各类活动和学习,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活动中教育了学生,也使广大团员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在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意识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普及、纠正的作用。我校每年的“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月”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商务礼仪到个人简历制作讲座、从企业规章到企业文化、从模拟面试到校园招聘专场,在对学生系统进行从业、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等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未来事业发展方向,从而合理规划步入社会的职业发展道路。

  (五)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教育功能

  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阶段,而且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德育教育切勿放弃互联网这块重要的阵地。学校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同时,利用手机微博与微信等手段,组织学生建立有专业特色的班级主页,展示班级风采的同时,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其中。

  参考文献:

  [1]黄江波.关于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2]李大珍.职业院校精神培养探讨[J].职教论坛,2010(13).

  [3]徐静.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青海教育,2007(5)

  内容来源:《上海职业教育》杂志卢吉


无标题文档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