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职学校要不要谈学科

http://zhongzhi.eol.cn/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7-09-11  字体:  

  最近,笔者与一所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中职学校校长交流时,发现他忧心忡忡。问其缘由,他担忧的是找不到很好的推动学校教师团队向上提升的动力,担忧学校难以办成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面对他的疑虑,笔者试着提出教师的学科归属问题。他反问,中职学校也有学科?

  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曾撰文指出:课程来源于学科,是从学科知识中选择一部分“最有价值的知识”组成教学内容,专业是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围绕一个培养目标组成的课程群就是一个专业。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在多所学校开讲座认为,专业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形式,而学科是教师的归属。可能有人会说:周光礼教授和黄达人教授谈的都是大学。

  那么,中职学校有没有学科?笔者曾多次就这个问题与同仁探讨,探讨的过程非常雷同。一开始的观点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没有学科”,然后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能谈学科”,最后是“中职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谈学科,但教师可以有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谈学科是对的。但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中职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学科的意识和思维,才能拓展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提升。否则,只讲专业,教师就会缺失向上提升发展的动力。

  首先,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专业课程开发的源泉。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原处长范唯认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应该是学校的用户,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中职专业教师作为学校的专业技术群体,无疑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能力强弱也就是他们专业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之一。中职专业教师到哪里去“挑选”“够用的”“必须的”知识?无疑,应该到学科中去挑选。中职专业教师就应该到专业所属的某门学科甚至多门学科中去挑选“对培养这个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最有用的”知识,以最适合中职学生接受的方式,将知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课程的内容。

  第二,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潜意识中,技能型人才培养就只能依托专业,不能越“专业雷池”,一旦有教师要在既定的专业知识范围以外去探寻新知识、新思维、新点子来培养学生,就是不务正业,甚至误人子弟。这样的“谈学科色变”的学术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不但不能引导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会使专业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与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的依托。中职专业教师是否应该具有一定的科技研发能力?中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名中职专业教师,如果仅仅将个体发展局限在专业范畴内,没有学科视域,没有参与科技研发的意识,没有参与科技研发的经历,是不可能具有完成职称评审条件所要求的科研业绩成果任务的能力的。中职专业教师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必须有学科归属,在学科上进行科技研发,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谋求长足发展。

  所以,笔者以为:中职学校既然有学科存在,就应该鼓励对其进行研究,尤其是在学科背景下开展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给出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新策略和新路径;中职学校管理者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适度引入学科概念,引导专业教师客观认识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中职专业教师要主动寻找学科归属,合理建立学科团队,在学科平台上发展自己,找回向上提升的动力。

  (作者系铜仁学院教授)


无标题文档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