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武汉中职“3+2”专业今年招生4590人

http://zhongzhi.eol.cn/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作者:  2017-07-04  字体:  

  “今年中考孩子只考了359分,离‘3+2’资格线差1分,能否报学校‘3+2’专业?”昨日,汉口学生家长刘先生迫切地咨询道。记者走访武汉多所中职学校发现,由于“3+2”专业相当于“半只脚”已踏入高校,受到不少初中毕业生和家长的追捧,使得录取分数线连年上涨。

  据悉,2014年武汉中职首批“3+2”专业招生约2880人,而今年“3+2”专业招生计划为4560人,招生专业和人数较往年均明显增长。在武汉市交通学校、东西湖职校、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武汉第一商业学校等优质中职学校,“3+2”专业报录比例接近3:1,热度可见一斑。

  “3+2”专业报名火爆资格线较去年涨5分

  今年,武汉二轻工业学校拿出数控、模具、艺术美术和计算机网络4个王牌专业,共招收240名“3+2”专业学生。去年,数控专业的招生计划为80人,但前来咨询的考生达200余名,招录比例接近3:1。而东西湖职校的学前教育、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和数控4个重点专业,共招收220名“3+2”专业学生,前来咨询的人同样很多。武汉一商校“3+2”专业则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考生可以提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旦入学就等于成了半个高职学生,这是火爆的一大原因。”武汉二轻工业学校办公室主任杨毅表示,在“3+2”专业上,中职学校几乎都是拿出了自己最具实力的专业,此举也吸引了不少初中毕业生。

  记者发现,今年中招,武汉市“3+2”中高职分段培养和五年一贯制改革试点学校录取资格线均为360分。而去年,这一分数线为355分。“资格线较去年上涨,既是受到考生分数普遍提高影响,考生和家长的追捧也是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

  中职毕业“直升”大学学习技能更收获自信

  “3+2”专业开启了中职生上行通道,满足了中职学子学历提升的愿望,使更多中职学子拥有继续深造的机会。3年前,王康辉考入武汉二轻工业学校“3+2”模具专业。如今,他已直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中职3年是我收获最大的3年,”武汉二轻工业学校毕业生王康辉说,“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扎实的专业技能,结交了一批好友和同学,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信。”

  今年,在全国数控加工技术应用比赛中,王康辉和他的小伙伴们摘得团体赛全国三等奖。“平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练技能,一步步地从市赛、省赛,最终成功晋级全国技能大赛。”王康辉说,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在这些时间里,我能学自己喜欢的吉他和英语,英语老师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和鼓励。”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英语,他顺利到瑞典职校公费游学半个月。“3年前,我考入东西湖职校‘3+2’电子电工专业,如今已直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中高职转段专业技能和文化考试难度其实并不大。”东西湖职校毕业生董苗惠表示,今后在武职学习的2年,她对专业课学习依旧充满自信。

  记者采访中发现,首批“3+2”专业学生大多表示,有了中职三年打下的专业基础,对于高职专业课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变得更为简单,不需花费过多时间重复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也能更深一步。

  技艺傍身心不慌升学就业两不误

  “现在就业那么难,读‘3+2’专业凭手艺升学,既能学一技之长,为就业提前做准备,还能进入优质高职学校就读。”昨日,在东西湖职校招生现场,一位朱姓家长说,儿子的其他文化课都比较薄弱,但对物理很感兴趣,所以报考了东西湖职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家长们的观念也开始改变。“没有必要逼孩子以后一定要从事什么行业,按他的兴趣和志向,从事他喜欢的职业,也许更适合孩子的发展。”一位徐姓家长说。

  武汉第一商业学校校长查筠表示,学校的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3+2”专业,均直升武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直升武汉铁路职院。“直升的高职院校都是热点高职,这些专业就业率较高,也使得报考‘3+2’专业的学生日益增多。”

  “5年的课程是中职、高职联合制定的,既有文化课程,也有专业技能课。”武汉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李万平称,实施“3+2”中职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是湖北省2014年中职学校招生政策的最大变化。招生由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联合进行,前3年在中职培养,后2年在高职培养。初中毕业生选择五年制高职教育,不用参加高考就有“直升”大学拿专科文凭的机会。


无标题文档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